近年来,随着科创板、注册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落地,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。目前,A股已有超过4000家上市公司,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元,其中型和混合型基金规模近4万亿元,中国老百姓真正迎来了权益投资“大时代”,可投资品种和范围都大幅增加。
面对纷繁复杂的投资机会,作为金融消费者,特别是对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的老年人和收入有限的年轻人,如何客观认识到没有高回报、低风险的金融产品,不要盲目地被金融产品的“高回报”所诱惑,很有必要学会理性分析收益与风险,深刻理解“常识”和“长期”这两个概念。
“常识”可以理解为对某一事物的日常共识或认知。以大宗商品价格为例,2010年之前,我国投资占GDP比重超过50%,但放眼全球,即使历史上投资占GDP比重较高的日本,该比值也仅达到30%。一段时期内,受国内需求的快速拉动和供给扩张速度受限双因素影响,上游资源品价格迎来大牛市,但从常识视角,由投资拉动的需求高增速无法长期持续。近几年,伴随上游资源品的扩产,以及中国经济增速逐步回落和投资贡献的降低,大宗商品价格的周期轮回证明了常识的威力。
作为金融消费者,应时刻关注时代大背景下的“常识”。当前,中国经济增长将长期维持中低增速局面,相比十年前,市场应该更多体现为存量市场而非增量市场。同时,中国制造业快速崛起,正在向全球输出生产力。聚焦这一大的时代背景,选择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时候,思路就会清晰很多:选择能够在中国市场提升市占率的公司,而选择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抢占市场的公司会更好。这仅仅是认知时代背景的一例,其他的还包括中国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、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等,这些常识都可以被用来作为理解投资的重要工具。
“长期”也是一把辨识投资的利剑。近期,《价值》一书得到投资界普遍认可。高瓴资本张磊在其书中对长期主义的诠释,值得仔细体会。“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重要的价值判断,而每一次判断都来源于人们的底层信念。在社会、经济、科技、人文迅速发展变化的当下,对机会主义和风口主义尤要警惕。长期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,更是一种价值观。流水不争先,争的是滔滔不绝。无论从事任何工作和事业,只要着眼于长远,躬耕于价值,就一定能够经受时间的考验,找到迎接挑战的端绪。这是一条越走越坦然宁静的道路。” 找到穿越周期和迷雾的指南针几乎是每个投资人的终极追求目标。
随着权益投资“大时代”的到来,面对大量财富的诱惑,金融消费者应谨记用“常识”和“长期”去思考问题,树立理性投资、价值投资理念,学习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,客观理性认识自己的投资能力,在拥抱权益投资“大时代”的同时,守护住自己的财富。